首页 家居资讯 艳力札记:我们到底从米兰展里看到了什么?

艳力札记:我们到底从米兰展里看到了什么?

来源:福禄装修家居 时间:2022年07月05日 12:01

时隔两年,6月的米兰展再度刷屏。

因为疫情影响,26万+的参展人数低于往年,但60岁的米兰展依然活力十足,“DESIGN WITH NATURE 与自然共生”的主题带着几分反思和笃定,用设计惊艳了时光。

Poliform、Minotti、Porro、Lema、Kartell、Mroso、Moooi、B&B、LV等2000多个品牌悉数登场,关于知名品牌的解读比比皆是,包括网易携手何宗宪老师做的全程直播,在此简单概括总结下米兰展给我们释放的几个关键词:

室内和室外家具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客厅延伸到户外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很多设计打破了室内和室外的界限,让人居空间打开了更大的边界,更多去拥抱接触自然,这对家具设计、工艺和材质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从产品到空间的整体设计:柜体面板延伸到墙面,甚至是门板,再到相得益彰的配饰,整体的室内设计被很好诠释,这与中国的空间整体解决方案异曲同工,同时整体空间设计衍生出了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和输出。

用设计去探索人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对自然敬畏在产品设计和人居环境中很少缺席,但在疫情的影响下,品牌对自然生态的拥抱则显得格外醒目,无论是产品中利用可回收的材料,还是用科技来节能环保,找到人产品空间和自然的互动和平衡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4、个性化定制需求凸显:生活可以更多可能性和趣味性。在中国由于消费迭代,个性化定制需求旺盛,同样在米兰,即便是传统的成品家具,都可通过任意组合的灵活方式,让家具和人更好的互动起来,解放家具本身固有的形态。

5、可持续的设计理念:这一届米兰展一些品牌拿出了复刻经典、翻拍旧作的限量版家具,展示了品牌独有的基因:包括文化遗产、设计能力、手工艺经验等,除了对自然的尊重体现了设计的可持续,这种对文化、传统工艺等方面的传承和创新,也是可持续理念的表现。

6、思想碰撞、融合是趋势:我们看到很多信息,比如更多明亮的色彩,比如更为极简的设计,比如板材、工艺和造型上细节创新,但我更想说看到更多的是碰撞,新与旧、传承和创新、甚至是西方和东方的兼容与融合,每个品牌除了保持自己的基因,还在相互影响甚至相互成就。

米兰展观展的队伍中,中国从不缺席,我自己看了十年有余的米兰展,相信有些企业和设计师时间更长,那么,我们到底要看什么呢?我们该反思什么呢?我们看了这么多年米兰展,为啥中国没有出一个值得世界尊重的家居顶级品牌?

我们到底要看什么?

去米兰展学习确实受益匪浅,各种风格、设计、材质、工艺等等给了我们启示和灵感,不过除了看到的之外,我们更需要了解设计的背后那些看不到的,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先来看看,是什么成就了意大利设计的引领风潮,为什么“Made in Italy",就能成为设计高水准的代名词呢?甚至称雄国际市场。

众所周知,意大利现代家具设计是二战之后的50年代在世界范畴内异军突起,80年代后,意大利设计已经成为各国争相学习的对象,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首先,也是最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意大利企业和设计师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形成了从设计价值到商业的正循环。

通常情况下,设计师负责创意、造型和材料选择等,企业通过生产能力、工艺能力,满足配件、工艺,来共同完成产品。可以这么说,设计师和品牌企业之间相互支持,成就了彼此,没有企业的合作,设计师很难在更大的舞台展示其才华,没有设计师,企业还可能停留在抄袭或者模仿过去陈年样式的乏善可陈中。

其次,意大利拒绝抄袭,坚持工匠精神,坚持从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和传统中寻找原创灵感和体系。

意大利在起源就决定不借鉴不copy,强调设计不是和过去传统的告别,而是一种更好的延续,特别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在设计中也注重本土民族文化传统和自我个性,造就了意大利设计师风格的多元化和意大利每个品牌的独特基因,也造就了意大利的设计率真、本土、艺术、时尚、非同质的风貌,再次证明了民族才是世界的。

再次,消费市场中的艺术审美意识成就了设计的普及,审美在线,消费者愿意为好设计好品牌支付更多的费用。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传统文明,它的艺术、建筑、手工艺、绘画、文学、时尚等建树不仅仅滋养了设计师,也造就了意大利本土居民的艺术涵养颇具水平,艺术如同生活日常一般,刻在意大利人的骨子当中。艺术和设计带来的品牌附加值被民众接纳,这也成为意大利设计发展的土壤。

当然,任何事情的发展都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之所以意大利的家具设计引领全球风潮,除了以上三个重要原因之外,还有当地政府对家具制造业和原创设计的扶持(家具产业占意大利GDP比例较大),系统性的研发投入和品牌协同、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家具制造的匠心、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传播平台等等因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反思什么?

在传统和刻板的认知中,大多数中国人看米兰展就是为了抄袭,看到好的产品和设计稍加改良或直接拿到国内来售卖赚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把企业在这复制粘贴的过程中赚取了可观的财富。

究其抄袭屡见不鲜的原因是因为有消费者买单,消费市场给了这些盗版产品空间。此外,流通环节,包括实体卖场、展会、线上平台等都没办法彻底杜绝抄袭行为,知识产权在保护原创权益方面尚不完善,从业者认知和素质种种原因导致过去很多年抄袭疯狂、原创难行的局面。

抄袭行为可耻又短视,永远无法赢得尊重,但客观来说,抄袭是阶段发展现象,我们绝对不提倡,但这和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可能存在一个阶段就需要疯狂吸收各种知识,等长大一些有了自己的思考才能独立,20世纪初德国制造还在抄袭,1950前的日本也是山寨横行,但后来日本和德国都成为了品质制造、品质设计的名片,他们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前几年卢志荣老师把他的作品展示出来,温和地对展会上抄袭他作品的企业说:你们可以抄,但要抄得比我的好。

抛开卢老师的大格局不谈,这也许是对中国制造和中国设计最好的祝福。

一味简单抄袭,抄不出中国的未来。

抄了样式,抄不来灵魂和精髓,更抄不来意大利成就设计的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种种因素,我们在米兰家具展看到大牌设计是其所有因素叠加后的结果,我们只拿着对方的果子,摘种到中国市场中,难道就没有南橘北枳的尴尬和滑稽吗?

如果一直这样,那我们去一万遍米兰也解决不了问题。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5000年人类文明史,就有周秦汉唐宋明等8个朝代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一强国,用实力引领全球,15世纪到18世纪前后,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风热潮,茶叶、瓷器、丝绸等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纵观历史,中国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底蕴,成为设计和制造再次崛起的底气。

学习但不抄袭,借鉴但必须找到自己的根基、自成一派。最终中国的问题还得中国自己解决。

我们差在哪里?

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球,为什么没有一家值得尊重的世界性顶级家居品牌?

意大利顶级企业动辄100年发展史,对制造、设计和工艺精益求精,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品牌享誉世界,相对国内成立20年、30年左右的头部企业来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如何再次创领世界风潮,也许我们需要的就是时间、方法和土壤。

这将是个非常关键重要的时期。

表现一:中国消费迭代大潮来临。

消费者过去的审美较为单一,比较喜欢从众,不愿追求性价比。当人们物质丰沛后开始了精神世界的追求,个性释放,小众多元的消费需求愈发凸显,越来越高级的审美在被唤醒,同时年轻一代不再一味地崇洋媚外,身体力行引领国潮,民族自信正在回归。

年轻的一代逐渐会为品质、艺术、设计、服务等附加值买单,在大数据时代,其实可以很好的利用数据找到圈层消费的热点和痛点,这将是中国产业变革的最大动力。

每一次消费迭代都是本土品牌崛起的最好时机,比如日本诸多品牌711、优衣库、堂吉诃德等都在日本不同时代的消费迭代中崛起,甚至成为国际品牌。

中国正在处于这样一个消费觉醒迅速迭代的时期,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

表现二:设计和制造业正在相互拥抱。

从抄袭到原创,在制造业升级变革的过程中,设计成为最大的引擎,而设计的崛起需要制造业更多的扶持。设计和制造相互成就成为一种必然。但目前依然有着很大的问题:

比如,合作已经初步有了双方认可的模式,但收费没标准、合作效果无法评估,导致很多企业投入犹豫不定。邀请设计师在品牌上加持之外,设计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也是个问题。

再比如,因为很多企业数字化还没完全建立,没有很透明的销售数据,如果是版税的合作方式,结算不够精准。

还比如,产品设计不仅仅是产品本身,一旦开始和设计师合作产品,围绕产品展开的所有相关活动都要与之匹配起来,产品定位、营销、渠道、传播系统等等都需要系统导入,很多企业意识不大或者系统操作经验欠缺。

还比如,设计打样过程中,对接并不流畅,设计师和企业对设计和商业、材料以及工艺都有着各自的坚持,有时难以妥协等。

但只要有开始就有希望。

表现三:中国制造和设计开始内观、内生长。

中国设计行业起步较晚,前期也是在模仿中探索,设计师们逐渐在国内外市场中崭露头角,虽然远远没有形成强大的设计话语权,引领潮流。但我们早已开始内省,开始寻找到中国文化之根,做出中国设计的民族特色。

其实中国企业对匠人精神的倡导和尊重一直存在,但渗透到制造业持之以恒的精益求精还需要再提升。可喜的是很多企业意识到不能再依赖抄袭、贩卖信息差等简单粗暴的方式野蛮生长,愈发崇尚智能制造,立志要做值得尊重的民族品牌。

无论是产业还是设计,开始觉醒:要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向内观,自我的真正强大才是正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消费意识和审美以及民族自信正在觉醒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原创品牌和好设计师大量涌现,包括资本市场已经有中国家居企业领跑全球。中国地大物博,意大利人口只相当于我们一个人口大省,所以中国的消费一定会分更多的层级,我们期待在金字塔尖这部分,有值得尊重的世界顶级家居品牌诞生。

中国制造业正处在深度变革的进程中,沉睡的狮子正在苏醒。

时隔两年,6月的米兰展再度刷屏。

因为疫情影响,26万+的参展人数低于往年,但60岁的米兰展依然活力十足,“DESIGN WITH NATURE 与自然共生”的主题带着几分反思和笃定,用设计惊艳了时光。

Poliform、Minotti、Porro、Lema、Kartell、Mroso、Moooi、B&B、LV等2000多个品牌悉数登场,关于知名品牌的解读比比皆是,包括网易携手何宗宪老师做的全程直播,在此简单概括总结下米兰展给我们释放的几个关键词:

室内和室外家具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客厅延伸到户外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很多设计打破了室内和室外的界限,让人居空间打开了更大的边界,更多去拥抱接触自然,这对家具设计、工艺和材质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从产品到空间的整体设计:柜体面板延伸到墙面,甚至是门板,再到相得益彰的配饰,整体的室内设计被很好诠释,这与中国的空间整体解决方案异曲同工,同时整体空间设计衍生出了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和输出。

用设计去探索人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对自然敬畏在产品设计和人居环境中很少缺席,但在疫情的影响下,品牌对自然生态的拥抱则显得格外醒目,无论是产品中利用可回收的材料,还是用科技来节能环保,找到人产品空间和自然的互动和平衡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4、个性化定制需求凸显:生活可以更多可能性和趣味性。在中国由于消费迭代,个性化定制需求旺盛,同样在米兰,即便是传统的成品家具,都可通过任意组合的灵活方式,让家具和人更好的互动起来,解放家具本身固有的形态。

5、可持续的设计理念:这一届米兰展一些品牌拿出了复刻经典、翻拍旧作的限量版家具,展示了品牌独有的基因:包括文化遗产、设计能力、手工艺经验等,除了对自然的尊重体现了设计的可持续,这种对文化、传统工艺等方面的传承和创新,也是可持续理念的表现。

6、思想碰撞、融合是趋势:我们看到很多信息,比如更多明亮的色彩,比如更为极简的设计,比如板材、工艺和造型上细节创新,但我更想说看到更多的是碰撞,新与旧、传承和创新、甚至是西方和东方的兼容与融合,每个品牌除了保持自己的基因,还在相互影响甚至相互成就。

米兰展观展的队伍中,中国从不缺席,我自己看了十年有余的米兰展,相信有些企业和设计师时间更长,那么,我们到底要看什么呢?我们该反思什么呢?我们看了这么多年米兰展,为啥中国没有出一个值得世界尊重的家居顶级品牌?

我们到底要看什么?

去米兰展学习确实受益匪浅,各种风格、设计、材质、工艺等等给了我们启示和灵感,不过除了看到的之外,我们更需要了解设计的背后那些看不到的,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先来看看,是什么成就了意大利设计的引领风潮,为什么“Made in Italy",就能成为设计高水准的代名词呢?甚至称雄国际市场。

众所周知,意大利现代家具设计是二战之后的50年代在世界范畴内异军突起,80年代后,意大利设计已经成为各国争相学习的对象,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首先,也是最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意大利企业和设计师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形成了从设计价值到商业的正循环。

通常情况下,设计师负责创意、造型和材料选择等,企业通过生产能力、工艺能力,满足配件、工艺,来共同完成产品。可以这么说,设计师和品牌企业之间相互支持,成就了彼此,没有企业的合作,设计师很难在更大的舞台展示其才华,没有设计师,企业还可能停留在抄袭或者模仿过去陈年样式的乏善可陈中。

其次,意大利拒绝抄袭,坚持工匠精神,坚持从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和传统中寻找原创灵感和体系。

意大利在起源就决定不借鉴不copy,强调设计不是和过去传统的告别,而是一种更好的延续,特别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在设计中也注重本土民族文化传统和自我个性,造就了意大利设计师风格的多元化和意大利每个品牌的独特基因,也造就了意大利的设计率真、本土、艺术、时尚、非同质的风貌,再次证明了民族才是世界的。

再次,消费市场中的艺术审美意识成就了设计的普及,审美在线,消费者愿意为好设计好品牌支付更多的费用。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传统文明,它的艺术、建筑、手工艺、绘画、文学、时尚等建树不仅仅滋养了设计师,也造就了意大利本土居民的艺术涵养颇具水平,艺术如同生活日常一般,刻在意大利人的骨子当中。艺术和设计带来的品牌附加值被民众接纳,这也成为意大利设计发展的土壤。

当然,任何事情的发展都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之所以意大利的家具设计引领全球风潮,除了以上三个重要原因之外,还有当地政府对家具制造业和原创设计的扶持(家具产业占意大利GDP比例较大),系统性的研发投入和品牌协同、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家具制造的匠心、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传播平台等等因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反思什么?

在传统和刻板的认知中,大多数中国人看米兰展就是为了抄袭,看到好的产品和设计稍加改良或直接拿到国内来售卖赚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把企业在这复制粘贴的过程中赚取了可观的财富。

究其抄袭屡见不鲜的原因是因为有消费者买单,消费市场给了这些盗版产品空间。此外,流通环节,包括实体卖场、展会、线上平台等都没办法彻底杜绝抄袭行为,知识产权在保护原创权益方面尚不完善,从业者认知和素质种种原因导致过去很多年抄袭疯狂、原创难行的局面。

抄袭行为可耻又短视,永远无法赢得尊重,但客观来说,抄袭是阶段发展现象,我们绝对不提倡,但这和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可能存在一个阶段就需要疯狂吸收各种知识,等长大一些有了自己的思考才能独立,20世纪初德国制造还在抄袭,1950前的日本也是山寨横行,但后来日本和德国都成为了品质制造、品质设计的名片,他们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前几年卢志荣老师把他的作品展示出来,温和地对展会上抄袭他作品的企业说:你们可以抄,但要抄得比我的好。

抛开卢老师的大格局不谈,这也许是对中国制造和中国设计最好的祝福。

一味简单抄袭,抄不出中国的未来。

抄了样式,抄不来灵魂和精髓,更抄不来意大利成就设计的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种种因素,我们在米兰家具展看到大牌设计是其所有因素叠加后的结果,我们只拿着对方的果子,摘种到中国市场中,难道就没有南橘北枳的尴尬和滑稽吗?

如果一直这样,那我们去一万遍米兰也解决不了问题。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5000年人类文明史,就有周秦汉唐宋明等8个朝代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一强国,用实力引领全球,15世纪到18世纪前后,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风热潮,茶叶、瓷器、丝绸等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纵观历史,中国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底蕴,成为设计和制造再次崛起的底气。

学习但不抄袭,借鉴但必须找到自己的根基、自成一派。最终中国的问题还得中国自己解决。

我们差在哪里?

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球,为什么没有一家值得尊重的世界性顶级家居品牌?

意大利顶级企业动辄100年发展史,对制造、设计和工艺精益求精,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品牌享誉世界,相对国内成立20年、30年左右的头部企业来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如何再次创领世界风潮,也许我们需要的就是时间、方法和土壤。

这将是个非常关键重要的时期。

表现一:中国消费迭代大潮来临。

消费者过去的审美较为单一,比较喜欢从众,不愿追求性价比。当人们物质丰沛后开始了精神世界的追求,个性释放,小众多元的消费需求愈发凸显,越来越高级的审美在被唤醒,同时年轻一代不再一味地崇洋媚外,身体力行引领国潮,民族自信正在回归。

年轻的一代逐渐会为品质、艺术、设计、服务等附加值买单,在大数据时代,其实可以很好的利用数据找到圈层消费的热点和痛点,这将是中国产业变革的最大动力。

每一次消费迭代都是本土品牌崛起的最好时机,比如日本诸多品牌711、优衣库、堂吉诃德等都在日本不同时代的消费迭代中崛起,甚至成为国际品牌。

中国正在处于这样一个消费觉醒迅速迭代的时期,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

表现二:设计和制造业正在相互拥抱。

从抄袭到原创,在制造业升级变革的过程中,设计成为最大的引擎,而设计的崛起需要制造业更多的扶持。设计和制造相互成就成为一种必然。但目前依然有着很大的问题:

比如,合作已经初步有了双方认可的模式,但收费没标准、合作效果无法评估,导致很多企业投入犹豫不定。邀请设计师在品牌上加持之外,设计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也是个问题。

再比如,因为很多企业数字化还没完全建立,没有很透明的销售数据,如果是版税的合作方式,结算不够精准。

还比如,产品设计不仅仅是产品本身,一旦开始和设计师合作产品,围绕产品展开的所有相关活动都要与之匹配起来,产品定位、营销、渠道、传播系统等等都需要系统导入,很多企业意识不大或者系统操作经验欠缺。

还比如,设计打样过程中,对接并不流畅,设计师和企业对设计和商业、材料以及工艺都有着各自的坚持,有时难以妥协等。

但只要有开始就有希望。

表现三:中国制造和设计开始内观、内生长。

中国设计行业起步较晚,前期也是在模仿中探索,设计师们逐渐在国内外市场中崭露头角,虽然远远没有形成强大的设计话语权,引领潮流。但我们早已开始内省,开始寻找到中国文化之根,做出中国设计的民族特色。

其实中国企业对匠人精神的倡导和尊重一直存在,但渗透到制造业持之以恒的精益求精还需要再提升。可喜的是很多企业意识到不能再依赖抄袭、贩卖信息差等简单粗暴的方式野蛮生长,愈发崇尚智能制造,立志要做值得尊重的民族品牌。

无论是产业还是设计,开始觉醒:要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向内观,自我的真正强大才是正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消费意识和审美以及民族自信正在觉醒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原创品牌和好设计师大量涌现,包括资本市场已经有中国家居企业领跑全球。中国地大物博,意大利人口只相当于我们一个人口大省,所以中国的消费一定会分更多的层级,我们期待在金字塔尖这部分,有值得尊重的世界顶级家居品牌诞生。

中国制造业正处在深度变革的进程中,沉睡的狮子正在苏醒。

相关知识

网易家居胡艳力:设计与环保结合,是原态设计俱乐部的独特传播张力
家居她力量|米兰天地装饰周艳:只要你还愿意努力,世界就会给你惊喜
在大家居行业里,我们看到了终端营销赋能的梦天样板!
展贸一体的产业新高地米兰汇家居展贸中心盛装启航
11月! 米兰展大师班重磅来袭
胡艳力:定制无醛添加“价格战”背后,我们看到了玛格等品牌的“新探索”
冰箱外观不时尚?请去米兰展看Leader iCase冰箱
伊派·爱马仕为设计发声:我们一起去米兰!
寻新记 | 华润建材秦艳:满足个性需求,定制和智能是方向
2021年米兰国际家具展可能推迟至9月

网址: 艳力札记:我们到底从米兰展里看到了什么? http://www.fulushijia.com/newsview41194.html

推荐家居资讯